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大街小巷,一个个挂着“暖城e站”标识的站点,正悄然重塑着城市服务的温度与内涵。它们不仅是环卫工人、快递小哥歇脚充电的“避风港”,更成为服务市民、赋能创业、展示城市文明的多功能“暖心会客厅”。
鄂尔多斯市总工会倾力打造的“暖城e站”品牌,以其精准定位、创新模式和普惠理念,让小小驿站释放出服务民生的巨大能量,成为这座城市温暖的注脚。
图为24小时智能化“暖城e站”站点。(鄂尔多斯市总工会供图)
突破边界:服务群体从“特定”走向“全民”
传统工会驿站多聚焦于户外劳动者这一特定群体,而“暖城e站”的创新起点,正是打破了这一服务边界。伊金霍洛旗零工市场“暖城e站·农牧民工之家”、鄂托克前旗零工市场“暖城e站”等站点,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信息对接、技能培训空间,成为他们融入城市的首个“落脚点”。驿站创新性地将工会就业创业服务融入站点建设,为有创业意愿的人员提供低成本甚至免费的场所。这既解决了驿站日常管理人力问题,更开辟了“以站养站”、赋能草根创业的新路径,将服务链条从“保障生存”延伸至“助力发展”。
依托“职工之家”APP的“爱心互献”模块,“暖城e站”还成为闲置物品流转的实体站点。职工捐赠的小家电、衣物等,经站点清洁消毒后,供困难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有需要的人群免费领取,搭建起一座座传递邻里温情的“公益桥梁”。机场“暖城e站”等高标准化站点,其服务对象早已打破本地劳动者的界限,成为面向旅客展示鄂尔多斯城市温度与效率的“第一窗口”,让“暖城”之名实至名归。
智慧赋能:服务时间从“8小时”迈向“全天候”
针对户外劳动者工作时间不固定、传统驿站服务时间有限的痛点,“暖城e站”以智能化改造为核心突破口,从细微处彰显人文关怀,并许下“不打烊”的温暖承诺。全市已建成45家智能化驿站,并持续投入资金升级改造,这些站点通过智能门禁、远程监控、自助服务等设备和技术,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运营,确保无论深夜还是黎明,劳动者都能找到一处亮着温暖灯光的“家”。
在外卖骑手、快递员集中的站点,“暖城e站”针对性配备充电设施和换电柜,解决其“续航焦虑”。这看似简单的服务,却是保障城市物流“微循环”畅通的关键支撑。此外,所有站点均在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及“职工之家”APP精准标注定位,职工动动手指就能找到最近的驿站。
共建共享:服务效能由“单点发力”迈向“合力共赢”
“暖城e站”的生命力,根植于其“工会主导、多方共建、资源共享、社会参与”的创新模式,将单一工会服务点升级为多部门联合服务的综合平台。鄂尔多斯市总工会积极推动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实现场地、信息、活动等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共享。同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与爱心企业、银行网点等共建站点,共同打造“驿站+”服务生态,极大丰富了服务供给。此外,“暖城e站”还开展免费理发、法律咨询、健康讲座、心理疏导、“一键入会”、节日慰问等特色活动,部分站点还拓展了淋浴、洗衣等深度服务。
在共建共享模式下,驿站统一配备桌椅、饮水机、冰箱、微波炉、医药箱、维修工具、书报架等“六有”设施,部分站点增配AED除颤仪保障安全。驿站内显著位置展示“职工之家”APP,引导下载使用,使之成为传播政策、凝聚共识的“思想宣传站”。这种合力共建的模式,确保了驿站不仅“建起来”,更能“活起来”“强起来”,实现服务效能的最大化。
鄂尔多斯市总工会以“暖城e站”建设为抓手,以服务广大劳动者为核心导向持续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站点405家,年服务超20万人次,累计获评全国最美驿站15家、自治区最美18家、全市最美36家。(刘霆宇)
大牛证券-合肥配资公司-正规配资平台app-哪些证券公司比较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