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现代化利好楼市
编者按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为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提出了众多具体举措。本期地产周刊聚焦城市现代化对楼市带来诸多利好,促其高质量发展。
■夏金彪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意见》系统提出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战略目标,勾勒出了中国城市发展蓝图。《意见》指出,到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适应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不断完善;到2035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
围绕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推动城市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增强城市安全韧性、促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水平等七个方面,《意见》提出二十三项具体任务。其中“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将改变作为城市传统发展动能的房地产业。
城市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也是创新、就业和财富创造的主要场所。然而,过去几十年中国城市发展模式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和房地产业,导致城市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就是要摆脱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转向创新驱动、内需驱动的发展模式,这将能够有效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为了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意见》提出了因城施策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潜力、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提升城市对外开放合作水平等四项具体任务。其中,因城施策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意味着城市要依据自身拥有独特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发展动力源。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潜力,意味着城市要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挖潜,实现内涵式发展。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意味着城市摆脱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建立起更具韧性的财政体系。而提升城市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意味着城市将加大开放力度,打造国际化的城市综合枢纽,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大的外部动能。
无疑,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将深刻改变房地产业的发展逻辑和市场格局。过去,房地产业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城市建设的“发动机”角色,其发展与土地出让金和地方财政紧密相关。今后,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过程中,房地产业将从简单的土地开发者,转变为城市更新和价值创造的重要参与者,与城市发展新动能深度融合,实现城市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预计,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刻改变房地产业。首先,房地产开发模式将从“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开发经营模式转向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服务,满足居民不断升级的住房需求。例如,通过提供高品质的物业服务、配套完善的公共设施、智慧化的管理系统等,提升物业的综合价值。
其次,房地产业的盈利模式将从土地增值红利转向服务增值红利,从单纯“开发商”转向“城市空间与服务运营商”,注重资产管理、运营服务、产业对接与长期价值管理能力。例如,资产管理、园区运营、城市综合体管理等。
再次,房地产业的金融属性将被弱化,居住属性和社会属性将更加凸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居住需求,提供更加优质、普惠的住房产品。同时,房地产企业将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例如,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等。
总之,未来,房地产业在现代化人民城市中的位置将更加注重民生保障和城市品质提升,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工具,而是城市服务和价值创造的重要参与者,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大牛证券-合肥配资公司-正规配资平台app-哪些证券公司比较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